“法学+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The Mode and Path of Law&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Training
张旭东,高杨
摘要(Abstract):
传统法学教育呈现出单一型、专业性的特征,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又缺乏培养理念与目标的定位;同时,也未形成一套详实的培养方案。"法学+管理"复合型人才具有法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交融度高、综合素质高、风险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法学+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当秉持法学与管理学相融合、法学优先与管理学为辅、实务与理论并重、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多元化的理念。
关键词(KeyWords): 复合型人才;跨学科;法学;管理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521012)
作者(Author): 张旭东,高杨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6.01.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金一平,吴婧姗.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32-180.
- [2]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 [3]金一平,吴婧姗.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32-180.
- [4]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EB/OL].(2012-12-22)http://law.cufe.edu.cn/article/default.aspid=5023.
- [5]葛建平.经管学院的法商结合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8-29.
- [6]杜爱霞.基于就业考量的法学教育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89-92.
- [7]张文祥,陈绚.新闻——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3(1):36-39.
- [8]刘衡.论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23-124.
- [9]陈妙英.“法学+会计学”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思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8):129-131.
- [10]范立波.法理论有什么用[EB/OL].(2013-11-30)http://blog.sina.com.cn/s/blog 4883c4570101f6rv.html.
- [11][美]欧文·费斯.耶鲁所理解的法律[J].许书咏,译,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1(8):14-19.
- [12]方流芳.追问法学教育[J].中国法学,2008(6):14
- [13]何自立,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9):55-57.
- [14]刘显鹏,张霄龙.“英语+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可行路径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49-151.
- [15]陈妙英.“法学+会计学”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思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8):129-131.
- 1在科学和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社会对各领域的人才其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跨学科的趋势愈演愈烈,通过综合性思维、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解决学科之间的交叉问题之需求则越来越紧迫。加上中国在当下全球化浪潮中,金融、计算机、外语、管理等行业都需要法律人才。
- 2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实验班”毕业生杨博认为,接受了“管理”和“法律”两个专业的教育,就意味着将来有两大专业领域的工作可供自己选择。在求职季他通过几家国内顶尖律所的简历筛选,甚至一家全球范围的律所也给了他面试机会,着实出乎预料之外。客观来讲,他之所以被‘青睐’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看重了其具有的商科背景。
- 3 专业基础课程加选修课程乃是美国法学院的特色。核心课即JD一年级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但JD项目进入二年级以后,几乎所有课程都是选修课,由学生根据个人规划选择。至于LL.M.和S.J.D.两个非入门法学学位项目,除了少数一两门固定课程和必选核心课程学分外,其余课程也是在JD高年级选修课中自由选择。几乎所有美国一流法学院都有一整套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越是好的法学院,菜单越是精彩。用这样的菜单应对不同的学位生和不同志趣学生的法学教育,游刃有余。参阅徐小冰:《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最后访问于http://news.sjtu.edu.cn/info/1006/135981.htm,201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