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析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肖淑云
摘要(Abstract):
培养中国文化认同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是确保课程思政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大学英语教学有较好的中国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基础,具有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优势,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思辨力,以语言内容为切入点关联文化内容,以文化内容为主线串起思政内容,在语言技能训练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与交际能力,又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KeyWords): 课程思政;文化认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对比;文化思辨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专项课题(2021WYB017)
作者(Author): 肖淑云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4.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号)[EB/OL].( 2020-05-28)[2023-12-2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 [3][12]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32、35.
- [4]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人民日报,2021-03-06(1).
- [5][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567、1567.
- [7][9]孔凡哲,杨胜才.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是底线[N].光明日报.2019-11-26(14).
- [8]陈莉.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J].山东社会科学,2020(7):56-61.
- [10][11]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C]//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9、211.
- [1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C1).
- [14]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9-64.
- [1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92.
- [1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 [17]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58-61.
- [18]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 [19]廖华英,陈凤.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7-71.
- [20]蒋亚瑜.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及策略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25-128.
- [21]陈冰玲.母语文化传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基于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构建的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6):20-24.
- [22]肖淑云.回顾与思考: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二十年[J].菏泽学院学报,2021,43(3):57-61.
- [23]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
- [24]汤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EB/OL].(2019-10-09)[2023-12-23].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9-10/09/c_1125079341.htm.
- [25]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52-57.
- [26]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