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2022, v.44;No.194(03) 97-11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莽汉审美”的发展与李逵形象演变
The Development of Barbarian Aesthe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Li Kui's Image

董国炎

摘要(Abstract):

宋元时代中国通俗文艺中兴起“莽汉审美”,众多出身下层的莽汉英雄以鲁莽勇猛的姿态登上文艺舞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莽汉审美兴起的深层原因缘于豪门世族政治衰亡、平民地位上升。莽汉审美的发展演变波折起伏,其早期凶悍狠辣夸饰的审美风格逐渐受到矫正,诙谐调侃的审美风格兴起。莽汉审美受到正统观念压抑,三国和五代史故事的早期风格被矫正或者封杀。后起的水浒及李逵故事尚未矫正凶悍狠辣风格,就与已经发达的出版业遭遇并出现所谓小说“定本”。而中国说唱文艺和戏曲等众多文艺部类基本没有“定本”意识,不断创新演变,水浒和李逵故事尤其如此。有些研究者对中国文艺各部类关联互动关系缺乏了解,孤立静止地看待水浒文化与李逵形象,根据小说“定本”彻底否定李逵,把中国文化定性为暴力文化与黑帮文化。这些学者应当开阔研究视野,改进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KeyWords): 莽汉审美;早期弊端;矫正趋势;李逵形象;演变历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说书通史”(20ZD24)

作者(Author): 董国炎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3.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