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文化视域下《水浒传》梁山好汉形象塑造The Image-building of Liangshan Heroes in The Water Marg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apon Culture
商晓彤,周潇
摘要(Abstract):
《水浒传》中的武器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有着宽广的使用场景。在战斗交锋和日常生活中,部分好汉会持有标志性武器,彰显差异化的精神面貌。此时,武器就会被升格为一种呈现人物立体形象的工具。它们不仅能与梁山好汉的个性气质融为一体,也可以促使不同人物形成一个类型系列,更在其形象经典化的动态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武器隐含意蕴重新审视好汉形象塑造,会发现武器不仅可以暗示人物外形,也能外化好汉之性格,抑或成为家族象征物和人物身份、地位的标识。
关键词(KeyWords): 武器文化;梁山好汉;形象塑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商晓彤,周潇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5.03.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3、296、300、418、893、678、888-889、154、909.
- [2]李信厚.试论《水浒传》的朴刀文化·运河文化[J].明清小说研究,2024(4):33-50.
- [3]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64.
- [4]潘雨晴.《水浒传》中梢棒辨疑[J].语文天地,2024,31(11):94-96.
- [5]吴宪贞.从元代水浒戏看梁山泊文化蕴涵之演进[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4):95-99.
- [6]傅惜华.水浒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3.
- [7]聂绀弩.中国古典小说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4.
- [8]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5.
- [9]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2016:101.
- [10]韩欣.中国兵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45.
- [11]沈约,刘韶军.宋书(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8:1087.
- [12]张泽洪.论道教的法剑[J].中国道教,2002(3):14-20.
- [13]侯会.后来居上的《水浒》人物:公孙胜[J].文学遗产,2000(5):81-89+143-144.
- [14]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