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生态的双重节点——前王庄村乡村新生态探研Double Nodes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Ecology——A Case of Research of New Rural Ecology in Qianwangzhuang
彭国良
摘要(Abstract):
自2014年初在文物普查工作中被意外发现以来,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明清古民居即被政府、媒体、游客、研究人员等各种来访者一再探访。在来访者与当地居民的共同作用下,前王庄村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节点,并终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原则,从当地居民的多样需求出发,注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三者之间的平衡,将会是建设前王庄村乡村新生态的关键。
关键词(KeyWords): 明清古村落;乡村新生态;以人为本;需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菏泽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XY13SK06)
作者(Author): 彭国良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5.04.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建国.菏泽文物普查意外发现明清古村落[N].齐鲁晚报,2014-04-30(A95).
- [2]巨野县人民政府.核桃园镇简介[EB/OL].http://www.juye.gov.cn/classlist.asp classid=218.2014/08/24.
- [3]刘志扬,更登蹉.民族旅游及其麦当劳化: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个案研究[J].文化遗产,2012(4):53-61.
- [4]马永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6(6):73-78.
- 1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巨野人徐鸿儒以白莲教支派闻香教起义;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黄河决口曹县荆隆口,次年决曹家口;明崇祯、清顺治年间,菏泽又有李化黥领导的榆园军起义,其影响波及郓城、城武、巨野、曹县、范县、观城、朝城等周边地区。明末清初菏泽一带曾出现大量流民、灾民、乱民的史实可以证实前王庄村的建村故事。
- 2 “腰栓”指该村石质建筑中用以顶住房门腰部的粗木棍;“乱汉”指流离失所而参与暴力动乱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