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夸大《水浒传》中游民思想的负面影响——兼评新时期学术界的名著翻案风潮Should not Exagger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Bummer Thinking in Outlaws of the Marsh——And Comments on the Reverse Trend of the Famous Works in Academic Field in the New Era
王前程
摘要(Abstract):
近二十年来,海内外流行一股质疑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思想价值的风潮,其中《水浒传》是被否定最多的作品,王学泰先生的"《水浒》游民意识论"基本代表了新时期学术界否定《水浒传》思想性的主要声音。由于作品成书时代的特殊性,《水浒传》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游民意识(亦即王学泰先生所论的"流氓意识")决不是小说的主导意识,作者笔下的梁山好汉集团是有一定思想追求、向往光明的政治军事集团,决不是排斥文明、不讲是非观念的黑帮团伙。水浒英雄的暴力倾向乃是宋元时期民族压迫之下的特殊产物,是苦难中的人民以牙还牙的复仇主义思想的极端表现。从学术规范上讲,新时期学界掀起的古典文学名著翻案风潮至少犯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和评价人物妖魔化三大致命伤。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非游民意识;民族压迫;复仇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前程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8.06.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 [2]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3]周思源.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G]//聂丛丛.百家讲坛.品读水浒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4]林治波.一部《水浒传》为何争论了八十多年——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访谈录[J].菏泽学院学报,2006(3).
- [5]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 [6]王学泰.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G]//傅光明.品读《水浒传》.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 [7]鲁迅.叶紫作《丰收》序[M]//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8]王学泰.论《水浒传》中的主导意识——游民意识[J].文学遗产,1994(5).
- [9]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0.
- [10]庄绰.鸡肋篇[G]//四库全书:第10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1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12]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之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6.
- [13]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四[M].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 [14][佚名].蒙古秘史[M].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 [15]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G]//苏天爵.元文类:卷五十七//四库全书: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16]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 ①见《元典章.典章十八》户部卷之四“命妇夫死不许改嫁”条,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