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吃人”问题再探Further Discussion on Cannibalism in Lunatic's Diary
倪宏玲
摘要(Abstract):
鲁迅的《狂人日记》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对它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范式变迁。作为《狂人日记》的核心事件与问题——吃人,近年来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吃人"事件,是实像与虚像的融合,包含了生物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含义。分析发现,"狂人"吃人这一线索也揭示出狂人由恐怖——耻辱——忏悔与赎罪的情感意识轨迹,《狂人日记》也因之具有了赎罪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鲁迅;《狂人日记》;吃人问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倪宏玲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0.04.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海波.《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建立[J].鲁迅研究月刊,2018(9):33-42.
-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1.
- [3][6]周南.《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及相关问题[J].东岳论丛,2014(8):51-56.
- [4]吴义勤,王金胜.“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从《狂人日记》到《酒国》[J].文艺研究,2014(4):14-22.
- [5]李冬木.狂人之诞生———明治时代的“狂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J].文学评论,2018(5):29-42。
- [7]朱军.“吃人”叙事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端:从《人肉楼》到《狂人日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0):84-95.
- [8]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455.
- [9][11]丸尾常喜.耻辱与恢复———《呐喊》与《野草》[M].秦弓,孙丽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
- [10]汪卫东.现代转型之痛苦“肉身”:鲁迅思想与文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30.
- [12]竹内好.鲁迅[M].李心峰,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47.
- [13]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5.
- [14]吴晓东.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以竹内好的《鲁迅》和伊藤虎丸的《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02(2):9-15.
- [15]周展安.从预言文学到赎罪文学[J].鲁迅研究月刊,2010(3):34-39.
- [16]唐俟(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J].新青年,19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