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形式复魅乡村社会的根与魂——论老藤《众神之山》Restoring the Roots and Soul of Rural Society in Literary Form——On Lao Teng’s Mountain of the Gods
吕逸新,傅新慧
摘要(Abstract):
老藤的中篇小说《众神之山》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多重叙事指向识根、理脉。在古与今,人与事的多向交集中,出“神”且入境、明理,经“众神”的多重复现而最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小说叙事的神与脉,全得自于乡村的根与魂。缘此而聚焦新时代乡村建设,探索现代社会转型的空间与可能,不只是一般的复魅式书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乡村振兴战略何以保护中华大地根与魂、命与脉的艺术性赋魅。
关键词(KeyWords): 复魅;根与魂;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ZW160)
作者(Author): 吕逸新,傅新慧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4.06.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8]盖光.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58、76.
- [2]贺绍俊.优美的美学追求:读老藤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6(1):41-43.
- [3]方岩.记忆的废墟和历史的纪念碑:老藤《北地》与现实主义的可能性[J].当代作家评论,2022(1):125-130.
- [4]贺仲明,刘禹彤.深度反思与艺术探索:论老藤《北地》的思想艺术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2022(1):119-124.
- [5][6]范玉刚.文学可以为脱贫攻坚贡献什么?:对长篇小说《战国红》的一种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2019(4):111-114+119.
- [7]老藤.众神之山.小说月报[J].2022(5):45-70.
- [9]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1.
- [10]朱利安.功效:在中国与西方思维之间[M].林志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7.
- [11]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增订版)[M].张海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