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4, (03) 20-23+1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九月寓言》象证论

王培远 ,陈传鲁

摘要(Abstract):

<正> 1987年,面对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评论界曾同声叹息,认为它“太丰富、太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把握和做出结论”。五年之后,当人们还没有断定对它是否已“全部把握和做出结论”时,张炜又推出了与《古船》风格迥然不同的第二部长篇《九月寓言》。人们立即被它的新异所吸引,但也立即感到它比《古船》更难“把握”——一年多来评论中的大量误读已证明了这一点。 可研究性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品格。而一位年轻作家能连续推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长篇巨制,在我国现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培远 ,陈传鲁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4.03.007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