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tudy on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China
钱小龙,管华,谢国琴,薛叔娟
摘要(Abstract):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正日益制约着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性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因此,水资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已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主要从水资源安全的内涵、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安全评价和水资源安全对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安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KeyWords): 自然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安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KJD047109)
作者(Author): 钱小龙,管华,谢国琴,薛叔娟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7.02.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方子云.提供水安全是21世纪现状水利的主要目标[J].水利水电进展,2004,19(5):551-560.
- [2]王小民.二十一世纪的水安全[J].社会科学,2001,(2):25-29.
- [3]韩宇平,院本清.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3(2):265-272.
- [4]方红松,刘旭.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2(1):38-42.
- [5]范大路.基于水资源短缺的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273-277.
- [6]欧晓民,曾晓红.食物安全与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J].农业技术经济,2001,(2):61-64.
- [7]张学峰,王内,彭勃,等.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人民黄河,2001,23(3):15-17.
- [8]肖雨堂,张晶晶,吴鸣,等.我国水资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1):51-59.
- [9]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及各专题报告[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 [10]郑通汉.论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安全预警[J].中国水利,2003,(6):19-22.
- [11]成建国,杨小柳,魏传江,等.论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22-25.
- [12]陈德敏,乔兴旺.中国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初步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5):118-121.
- [13]贾绍凤,张军岩,张士峰.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38-545.
- [14]钟华平,耿雷华.虚拟水与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22-26.
- [15]宁立波,肖春娥.水权制度冲突与水资源安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1-65.
- [16]夏军,刘孟雨,贾绍凤,等.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551-560.
- [17]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62-269.
- [18]惠泱河,蒋晓辉,黄强,等.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1,(5):191-198.
- [19]许有鹏.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3,8(3):229-237.
- [20]朱一中,夏军,谈弋.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J].资源科学,2003,25(4):43-48.
- [21]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4,24(4):361-367.
- [22]阮本清,沈晋.区域水资源适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3):57-61.
- [23]王媛,徐利淼.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68-72.
- [24]王建华,江东.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理论[J].甘肃科学学报,1999,11(2):1-4.
- [25]陈冰.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方案系统分析[J].环境科学,2000,21(3):16-21.
- [26]宫少燕,管华,陈沛云.河南省水资源安全度的初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5,35(1):46-52.
- [27]张翔,夏军,贾绍凤.水安全定义及其评价指数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5,27(3):145-149.
- [28]王韩民,郭玮,程兰,等.国家生态安全:概念评价和对策[J].管理世界,2001,(2):149-156.
- [29]郭安军,屠梅曾.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2,(1):37-39.
- [30]王铮,冯皓洁,许世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安全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1,19(4):47-56.
- [31]李泽红,汤尚颖,许志国.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以湖北省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4):18-41.
- [32]韩宇平,院本清.解建仓多层次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3,25(4):37-43.
- [33]张巧显,欧阳志云,王如松.中国水安全系统模拟及对策比较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13(5):567-577.
- [34]门宝辉,梁川.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集对分析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6):30-33.
- [35]陈武,李凡修,梅平.应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J].环境工程,2002,20(3):64-65.
- [36]薛建军,姚桂基.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1997,(3):37-39.
- [37]贾绍凤,何希吾,夏军.中国水资源安全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47-357.
- [38]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260-265.
- [39]闵庆文,成升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水资源安全对策[J].资源科学,2002,24(4):49-55.
- [40]姜文来.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12(1):66-71.
- [41]张士锋,贾绍凤.北京市水资源安全与工业用水管理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625-631.
- [42]闵庆文.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97-101.
- [43]贾绍凤,张士锋.海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4):379-387.
- [44]夏军.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1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