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帝王长生欲望的外在行为表现The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Behavior Driven by the Desire of Immorality
陈佳佳
摘要(Abstract):
帝王在长生意识的驱动下,其外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倾向:秦汉时期受方士大加渲染的东海三神山传说的影响,主要致力于入海求仙,反映出这一时期重视从人的外部世界获得启示或药物从而成仙的心理特征;魏晋后则随着道家升仙理论的成熟逐渐转向炼丹服食,反映出求仙者主体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同时伴随二者的还有祭祀、封禅、营建楼台宫观等一系列候神行为。
关键词(KeyWords): 长生不死;入海求仙;炼丹服食;祭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佳佳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9.06.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思勉从时间上推断武帝封泰山在即位后三十年,而崇儒是在即位之初,故尔封禅是由受方士的蛊惑,目的是为了求长生不死。详见吕著《秦汉史》
- [2]原话为“武帝封禅最大动机,实由歆于方士神仙之说而起也。”见钱穆所著《秦汉史》第114页。
- [3]此句见《昭明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李善注引《汉书音义》:“翠黄,乘黄也。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登仙。”
- [4]《三辅黄图》卷三:“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
- [1]干春松.神仙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 [3]刘熙.释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4]田桂民.早期中国神仙信仰的形成与演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9-44.
- [5][罗马尼亚]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7]郭璞.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8]王根林.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9]邱复兴.曹操今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1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11]王充.论衡[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12]赵民.秦汉之际神仙观念的演变[J].齐鲁学刊, 2006(6):17-20.
- [13]刘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 [14]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 [15]葛洪:抱朴子(影印本)[M].上海:上海书店, 1989.
- [16]明代笔记小说大观: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