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阳帖”之接受看词臣的身份焦虑On the Identity Anxiety of CI Ministers from the Acceptance of Ouyang CI
张晓红,陈远丹
摘要(Abstract):
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期间写有三组春端帖子词,因其寓含讽谏而获得仁宗皇帝"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的赞扬,时人以为得体,成为帖子词之典范,遂开宫帖讽谏之端。欧阳修进帖事在传播和接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讨论,欧阳帖寓讽于颂的写法也多被效仿,甚至成为一个典故和意象。通过对欧阳帖之讨论和接受,可以见出部分词臣写作宫禁卑微文字时的身份焦虑。
关键词(KeyWords): 欧阳帖;词臣;身份焦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晓红,陈远丹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1.01.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5]欧阳修.先公事迹[M]//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2626.
- [2][4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贴子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68.
- [3]张晓红.论宋代帖子词的始作及作者身份考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73-77.
- [4]张晓红.欧阳修的帖子词写作及其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61-66.
- [6]綦崇礼.北海集:卷22[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70-671.
- [7]陈元靓.岁时广记:卷8[M]//丛书集成初编:第179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82.
- [8][9][10][11][12][13][14][15][18]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277、6171、6441、9590、10054、23582、29828、34853、26070.
- [16][19][33][47]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572、604、3001.
- [17]周煇.清波杂志校注:卷10[M].中华书局,1994:425.
- [20]钱陈群.香树斋诗文集续钞:卷3[Z].清乾隆刻本.
- [21][23]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朝鲜王朝实录[M/OL].鼎足山版.韩国奎章阁原文资料库(2019-09-17)[2020-06-17].http://kjg.snu.ac.kr/LANG/ch/search/1_search_main.jsp.
- [22][25][27][28][29]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承政院日记[M/OL].1623-1910年抄本.韩国奎章阁原文资料库(2019-11-09)[2020-04-11].http://kjg.snu.ac.kr/LANG/ch/search/1_search_main.jsp.
- [24]正祖.弘斋全书:卷162[M]//韩国文集丛刊:第267辑.首尔:景仁文化社,2001:164.
- [26]金时.涪溪记闻[Z].1612年刊本.
- [30]申翼相.醒斋遗稿:卷1[M]//韩国文集丛刊:第146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694:34.
- [31]李忔.雪汀集:卷3[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5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6:480.
- [32]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82:203.
- [34]章懋.枫山集:卷4[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9.
- [35][36]祁寯藻.亭集[Z].清咸丰刻本.
- [37]韩国奎章阁.内阁日历[M/0L].1778-1883年抄本.韩国奎章阁原文资料库(2019-03-17)[2020-03-14].http://kjg.snu.ac.kr/LANG/ch/search/1_search_main.jsp.
- [38]韩国奎章阁.日省录[M/OL].韩国奎章阁原文资料库(2019-12-13)[2020-04-12].http://kjg.snu.ac.kr/LANG/ch/search/1_search_main.jsp.
- [39]赵观彬.悔轩集:卷7[M]//韩国文集丛刊:第211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998:287.
- [40]杨慎.升庵集:卷68[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65.
- [41]陈绛.金罍子:中篇卷11[Z].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昱刻本.
- [43]林.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2[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2.
- [44]厉鹗.宋诗纪事: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12-513.
- [45]杨亿.武夷新集:卷6[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11.
- [46]王直.抑庵文集:卷4[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9.
- (1)两宋以南宋周必大129首为最多,崔敦诗87首次之,北宋王珪63首居第三。
- (2)作者自注为“至和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应为公元1055年1月29日。载(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82,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204页。
- (3)吴桥《围炉诗话》(清借月山房汇钞本)卷五评真德秀“直将底事消长日,《大学》《中庸》两卷书”言:“纵欲规讽,在诗各有其体,如此出语,谓之不自重。”
- (4)欧阳认为“唐之翰林,妄为弄辞艳曲,无所规正(如沈佺期为学士,为弄辞;李白为翰林,作乐章之类),陋也。而我朝欧阳公宫帖,亦不忘规谏之意(欧阳修宫中之帖,亦不忘规谏)”。载《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六“翰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42册,第442页。
- (5)明人何乔新明代何乔新批评唐代“白乐天、柳宗元之放荡嘲怨,其诗非不美也,然夸耀烟云,无关政体”,而赞扬宋之“杨大年之赋朝京,有致君尧舜之心;欧阳修之咏春帖,得以诗讽陈之旨,是皆有《三百篇》之遗意,而非后世骚人词客所可及也”。载何乔新《椒邱文集》卷一《论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49册,第16页。
- (6)关于词臣写作宫帖心态可参张晓红《刘克庄帖子词特点及矛盾心态》(《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