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对二十九军的激励
陈政祥
摘要(Abstract):
自西北军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担任军长后,宋就逐渐转变其思想,将内战信条转变为"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更是鲜明地提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以此来激励整支军队,来力图挽救危亡中的民族和国家。而整个军中将士也深刻领略到其意义而将它作为心中的信条,血勇杀敌,保国卫民。
关键词(KeyWords): 宋哲元;二十九军;激励;“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政祥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3.s1.03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2]韶铮.介绍二十九军.大公报[N].1933年3月28日(第一张第四版)。
- [3]宋哲元等请缨[N].益世报.1931-9-20.
- [4]萧振瀛.萧振瀛回忆录.萧振瀛先生纪念文集[C].台北:世界书局,1980.
- [5]张放.卢沟风云——宋哲元传[M].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2.
- [6]孙湘德、宋景宪.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
- [7]韶铮.介绍二十九军(续)[N].大公报.1933-3-29.
- [8]李世军.宋哲元和蒋介石关系的始末[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暨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 [9]宋哲元招待报界,报告克敌之详情[N].大公报.1933-3-21.
- [10]过家芳.序.吕伟俊.宋哲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
- [11]终南山人.二十九军血战长城辑略[M].北平:东方学社,1934年版,第123页。转引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第60页.
- [12]喜峰口竟成铁壁铜墙[N].益世报.1933-3-23.
- [13]喜峰口的英雄[N].益世报.1933-3-19.
- [14]北平市学生联合会致宋哲元将军的一封公开信(1936年4月6日),麻星甫.一二九运动[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 [15]熊先煜.卢沟桥抗战诗词选(第二版)[Z].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 [16]逸庐、潘衎编辑.二十九军宋哲元血战杀敌记[M].北平:华北战事新闻社,1933.
- [17]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宋哲元先生文集[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
- [18]王晓秋、戚厚杰.民国对联中的人与事儿[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1.
- [19]张寿龄.军事训练团团歌.谢运保.佟麟阁将军[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7.
- [20]郭孟龙.二十九军学生军训团南苑抗战纪事[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保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保定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C].1987.
- [21]李惠兰、明道广、潘荣.七七事变前后——抹去灰尘的记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 [22]宣介溪.宋哲元将军的遗憾.朱传誉:宋哲元传记资料[M].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
- [23]熊先煜、张承钧.卢沟桥抗战诗词选[Z].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