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5, (03) 46-4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丛晓峰

摘要(Abstract):

<正>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反映在以表达情感为主的诗歌创作中,使这个时期的诗人因探索和追求诗歌的形式相异和由于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形成各种诗派。有的诗人在黑暗环境中坚持新诗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继续呕歌革命,表现反抗侵略追求民族新生的激情;有的诗人却一时看不到前途,产生幻灭情绪;有的诗人则只在心灵的小圈子中游荡,以精致的文字描绘自己的苦闷和空虚。总之,3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20年代初步形成的百花齐放、流派蜂起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现代诗歌史上又一个繁荣的局面。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丛晓峰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5.03.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