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司法实践初探The Exploration of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People's Supervisor System
管仁亮
摘要(Abstract):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确保其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起诉权的正确行使,2003年秋季引入了民主监督制度,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也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刚性监督力度。学理上宜探讨人民监督员制度化的必要性和价值目标,在检察权制衡下实现监督权同检察权的良性互动,同时国家应立足于中国司法制度实践,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化路径展开研究,分析制度缺陷,从实践和理论上对制度予以完善。
关键词(KeyWords): 人民监督员;检察权制衡;制度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管仁亮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1.06.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305-306.
-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8.
- [3]徐昕.人民监督员制度批判[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31).
- [4]周安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
- [5]徐碧琼.人民监督员制度功效探究[J].人民检察,2008,(5).
- [6]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全国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两周年情况通报[J].方圆法治人民监督员专刊,2005,(2).
- [7]王治国.检察工作“阳光工程”——检察机关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两周年回顾与展望[N].检察日报,2005-10-17.
- [8]邬焕庆.聚焦“阳光监督”工程[J].半月谈,2003,(22).
- [9]刘惠贵、周安平.司法改革的监督情结及其悖论——法官与学者关于基层司法改革的对话[J].中国司法,2005,(11).
- [10]赵俊明.人民监督员制度反省与完善[J].法制与经济,2008,(1):82.
- [11]卢荣荣.监督与情面:熟人化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效用的分析[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31).
- [12]张卫平.琐话司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9.
- [13]徐昀.人民监督员制度:社会成本与私人收益[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31)
- [14]徐碧琼.人民监督员制度功效探究[J].人民检察,2008,(45).
- [15]张良.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从人民监督员的视角分析[J].中国司法,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