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4, (03) 52-5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姓氏及连名制习俗古今谈

柏镇

摘要(Abstract):

<正> 中国姓氏及连名制习俗萌生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夏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符号。姓与氏古代有别,姓是代表血缘关系的种族符号,氏是标志贵族的宗族符号,作姓的支系,姓始于母系制时期,形成之后比较稳定,氏始于父系制时期,常随着历史条件变化不断变更,情况比较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在《日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柏镇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4.03.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