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摛、徐陵父子与萧纲的宫体文学运动Xu Chi, Xu Ling and Xiao Gang’s Palace-styled Literature Movement
刘宝春,管雅荻
摘要(Abstract):
萧纲成为梁代宫体文学运动的领袖,与徐摛、徐陵父子的帮助密不可分。徐摛引导萧纲走上宫体诗创作的道路;萧纲继位太子后,徐摛发起了宫体诗运动;徐陵编纂《玉台新咏》,成为宫体诗的宣言书,推动宫体诗达到全盛。
关键词(KeyWords): 徐摛;徐陵;萧纲;宫体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宝春,管雅荻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6.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4][6][18][20][22][23][25][26][27][32][33]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446-447、103、446、109、690、165-171、109、109、447、447、447、447、690.
- [3]高慧斌.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09(7):95-98.
- [5]曹旭.论宫体诗[M].见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
- [7]曹道衡.曹道衡文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205-206.
- [8]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3:588.
- [9]吴兴光.萧纲萧绎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3.
- [10][1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891、1961.
- [12][24]吴光兴.论萧纲的文学活动及其宫体文学理想[J].文学遗产,2006(4):46-55+158、109.
- [13][14]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13、1312.
- [1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4809.
- [1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3064.
- [17]萧统.文选[M].长沙:岳麓书社.2002:3.
- [19]严可均辑.全梁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3.
- [21][34]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090、1730.
- [28]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41-42.
- [29][31]傅刚.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61.
- [30]兴膳宏.玉台新咏成书考[J].见中国古典文学丛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357.
- [35]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424.
- [36]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733.
- 这里解释两个问题:第一、“宫体”。“宫体”出自《梁书·徐摛传》:“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姚思廉:《梁书·徐摛传》卷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47页。)“宫体”是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这里是反对者对萧纲集团创作的“新诗”的污称,之后习以为俗,把这种“新诗”成为“宫体”。第二、“宫体文学”。“宫体文学”既包含“诗”也包含“文”,本文所论以“宫体诗”为主,故多称“宫体诗”。
- 《大唐新语》记载了《玉台新咏》编纂的相关情况,但没有记载其详细的成书时间。日本学者兴膳宏发表《玉台新咏成书考》(见《中国古典文学丛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考得《玉台新咏》成书于中大通六年左右,在学界引发了共鸣。如沈玉成说:“他的论证方法、结论,与我完全相同……《玉台新咏》编成于中大通五、六年间,至少我个人认为可成铁案。”(沈玉成:《宫体诗与〈玉台新咏〉》,《文学遗产》,1988年第6期。)傅刚认为:“对各家所论重新调查,结论与兴膳宏、沈玉成先生基本一致。”(傅刚:《〈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玉台新咏》成书于中大通六年,以此推断,则应始撰于中大通四年或五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