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赋体文的运用On the Application of Fu-style Articles in The Water Margin
苏煦雯
摘要(Abstract):
赋与小说两种文体在互渗中不断发展。在明清通俗文学繁荣的背景下,赋体文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的运用更趋丰富多样。《水浒传》中的赋体文多达208篇,在小说褒贬人物、烘托气氛、渲染场面、抒情言志等方面发挥了艺术功能,既为读者营造了审美休憩空间,又彰显了亦俗亦雅的美学特色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化。《水浒传》中的赋体文具有不可小觑的文学价值,但部分借用留文或套语改编而来的赋体文亦呈现程式化之弊端。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赋体文;艺术功能;审美意义;文学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苏煦雯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1.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8.
- [2][9]金圣叹,陆林.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20、30.
- [3]于景祥,李贵银.中国历代碑志文话[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201.
- [4]刘熙载,袁津琥.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466-467.
- [5][8]伏俊琏.俗赋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1、8.
- [6][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0、495、52、64、761、506-507、360、118-119、573、707、149、213、545、432、532、1305、52、315、601、58-59、504、93-94、124、146、510-511、398-399、768.
- [7] 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 [36]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 [37]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994.
- [38]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6.
- [39] 谢伟民.中国小说诗韵成分的形成及衰败原因[J].江汉论坛,1987(12):56-60.
- [40] 陈利娟.留文考论[J].学术研究,2016(9):168-173.
- [41]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