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以《水浒传》网络改编作品为例On the Evolution of Hero Images in Network Literature——Taking Network Adaptation of The Water Margin as an Example
程娟娟
摘要(Abstract):
网络文学以戏仿的形式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文化品格。作品将《水浒传》中高高在上的英雄还原为世俗生活的平凡小人物,同时大大丰富了某些边缘化的人物形象,对于被妖魔化的女性形象也进行了新的解读。网络作品将英雄从神坛打入凡俗人间,狂欢化的艺术手段体现了大众文化时代个人思想的自由和对权威的反抗,是对神话模式的质疑,对人生价值意义的再思考,具有一定的价值追求。不过,由戏仿滑落到恶搞的艺术倾向也值得进一步警惕,这将会造成审美的疲乏和价值的虚无。
关键词(KeyWords): 经典;解构;戏仿;后现代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水浒传》的叙事伦理与文化传播”(13CWXJ01);;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解放区‘水浒戏’改编研究”(shjd13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程娟娟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5.04.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2):38-43.
- [2][美]詹明信著,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M].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 [3]张炯.论文学的思想倾向性[J].文学评论,2015(2):5-12.
- [4](明)施耐庵原著,(清)金圣叹评改.金圣叹评改本水浒[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 [5][美]柏右铭.潘金莲故事的20世纪版[A].朱栋霖,范培松主编.中国雅俗文学研究(第一辑)[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 [6]罗慧林.从戏仿到恶搞:娱乐泛滥时代文学的价值危机[J].当代文坛,2007(4):21-24.
- 1有学者认为,作者无意将宋江塑造为阴谋家,晁盖形象的尴尬是由于世代累积的成书过程造成的。具体可参见张国风.小说中的百味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