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策略研究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Grass-root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ity
苗红培
摘要(Abstract):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地基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也面临着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社会合力尚未形成等困境。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增进公共利益,需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应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以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正确,完善创新机制以创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良性环境,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以实现创新的自主性生长,并通过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开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新局面。
关键词(KeyWords): 公共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JNSK23B30)
作者(Author): 苗红培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4.03.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7][25]黄晓春,周黎安.“结对竞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种新机制[J].社会,2019(5):1-38.
- [2][24]李友梅.我国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5-12.
- [3]何艳玲,李妮.为创新而竞争:一种新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7-96.
- [4]陈家喜,汪永成.政绩驱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4):50-56.
- [5]俞可平.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2000—2015):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9(1):1-15.
- [6]何得桂,王伟涛.敏捷治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以陕西省S县为例[J].党政研究,2023(3):111-122.
- [8]刘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3):89-95.
- [9][18][19]任克强.创制经验: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因与优化[J].学习与实践,2021(2):50-56.
- [10]卢福营.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府创新应当法治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4(12):6-9.
- [11]张旭,李星玥.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数字人文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6):85-94.
- [12]汪锦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制度逻辑:对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创新实践的一个解释框架[J].治理研究,2022(2):44-55.
- [13]王滢淇,翁鸣.协商治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与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6(1):85-90.
- [14]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M].竺乾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
- [15]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9-32.
- [16][38]苗红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53.
- [17]韦诸霞,汪大海.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困境与重建[J].中州学刊,2015(4):73-77.
- [20]王伟进.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创新的趋势与挑战[J].社会建设,2019(1):39-51.
- [21][23][28]张海柱,陈小玉,袁慧赟.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特征与动因:基于“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12—2021)的多案例文本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2-73.
- [22]赵聚军,张哲浩.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条块关系协调的三重路径[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0(3):89-98.
- [26]陈晓运,黄丽婷.“双向嵌入”: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J].新视野,2021(2):78-84.
- [27]吴建南,张攀.创新特征与扩散:一个多案例比较研究[J].行政论坛,2014(1):1-7.
- [29]周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素结构、现实基础和实践进路[J].菏泽学院学报,2023 (4):8-13.
- [30]刘开君,卢芳霞.再组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枫桥经验”为分析案例[J].治理研究,2019 (5):98-104.
- [31]陈亮,李元.去“悬浮化”与有效治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与类型学分析[J].探索,2018(6):109-115.
- [32]樊山峰,朱仁显.组织、制度与工具: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三重路径:以厦门市湖里区小区治理创新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22(5):113-121.
- [33]俞可平.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入围项目的评析[J].河北学刊,2010(2):123-128.
- [34]冯猛.地方政府创新何以持续:以浦东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变迁为线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9 (7) :101-106.
- [35]李德.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创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90-99.
- [36]崔运武,杨映竹.公共项目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8-78.
- [37]胡宁生,杨志.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影响因素与政策优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5 (3):114-120.
- ①笔者在完成山东省社科专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山东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研究”(22CFZJ37)及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济南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JNSK23B30)中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