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文学“欲望化写作”根源与批判On Origin of the Style of Desirized Writing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Change-in-nature Period and its Criticism
罗瑞宁
摘要(Abstract):
“世俗化”是“转型期”中国文学“欲望化写作”盛行的总体社会文化根源。文学可以写“性”,但应该停留在“人性”、停留在“美”上。在极大地满足了物欲的需求之后,该怎样为人类继续保留和创建一方精神空间,抵制心灵物化,使人类幸免于物质环境下新的沉沦与麻木,挽救“人”于新的“非人”境遇,这是当下作家创作所面临的时代新课题,解决不好这样的课题,算不得真正的时代作家……
关键词(KeyWords): 转型期文化;欲望化写作;人性;文化批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罗瑞宁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5.03.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④陈晓明:《分化的时:众声喧哗与独领风骚》见《原道》网2002年2月13日。
- ②③⑥李泽厚著:《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第350、350、37页。
- ⑤程文超著:《瓦城上空的麦田》,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页。
- ⑦阎连科、梁鸿著:《巫婆的红筷子》,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0版,第190页。
- ⑧李国文:《中国文人的活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 ⑨吴炫著:《否定主义美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 ⑩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
- [1]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 [2]钱谷融,殷国明.中国当代大学者对话录:钱谷融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 [3]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