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解读农民工犯罪问题An Analysis of the Peasant-worker Crime through the Cultural Conflict Theory
张亚辉
摘要(Abstract):
我国的农民工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经络又纠缠着“三农问题”、现代化、城市化、贫富分化等各方面问题。文化冲突论恰好提供了一个整合的视角,为犯罪寻求了一种个体化了的社会原因,在整体主义犯罪学与个体主义犯罪学之间找到一种中介,经由它使得犯罪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试图用文化冲突论的理论来解读农民工犯罪现象,以期能为这一让人深深忧虑的现象寻找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KeyWords): 农民工;犯罪;文化冲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亚辉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5.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美]索尔斯坦·塞林注:《文化冲突与犯罪》,许章润么志龙合译,载于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 ②方鹏:《文化冲突视野中的犯罪———犯罪解释论中介的寻求》,载于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5页。
- ③[美]路易斯·谢利:《犯罪与现代化》,何秉松译,罗典荣校,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 ④方鹏:《文化冲突视野中的犯罪———犯罪解释论中介的寻求》,载于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2页。
- ⑤周沃欢:《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社会心理学的实证分析》,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2002年8月,兰州。
- ⑥《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6页。
- ⑦徐楠:“农民工犯罪新趋向”,载于《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第11版。
- ⑧⑨⑩《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7,49,51页。
- 王太元:《被城市夸大的侵害》,载于《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第11版。
- 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54页。
- 王太元:《被城市夸大的侵害》,载于《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第11版。
- [美]索尔斯坦·塞林注:《文化冲突与犯罪》,许章润么志龙合译,载于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8页。
- 徐楠:“农民工犯罪新趋向”,载于《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第11版。
- [1]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7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2][美]路易斯·谢利著,何秉松,罗典荣译.犯罪与现代化[M].中信出版社,2002.
- [3]方鹏.文化冲突视野中的犯罪———犯罪解释论中介的寻求.刑事法评论(第11卷)[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4]麻国安.中国的流动人口与犯罪[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 [5]肖建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研究[J].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 [6]周沃欢.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社会心理学的实证分析[R].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兰州:2002.
- [7]《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 [8]王太元.被城市夸大的侵害[M].南方周末,2004-01-08,第11版.
- [9]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