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Religious Attitudes and the Theme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in The Water Margin
司家民
摘要(Abstract):
《水浒传》在宗教上具有明显的“袒道黜释”倾向。在《水浒传》成书时代,社会上存在着将佛道二教看作胡汉民族的文化分野,崇道斥佛便暗含“夷夏之防”之观念,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元朝统治者的压制下,《水浒传》作者无法直接表现“忠义”主题,便借助崇道斥佛这一宗教态度,曲折地表现民族意识。这种隐晦的思想倾向,也是《水浒传》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佛道观念;“忠义”主题;民族意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司家民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肖作铭.谈水浒作者的道家思想[M]//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争鸣(2).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175-181.
- [2]许勇强,李蕊芹.元代水浒杂剧与《宣和遗事》关系新论[J].明清小说研究,2014(3):16-24.
- [3]许勇强,李蕊芹.《宣和遗事》与《宋江三十六赞》中水浒故事时间先后考论:兼论“梁山泊聚义本末”的产生时间[J].明清小说研究,2016(3):23-35.
- [4]胡适.水浒传考证[M]//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80.
- [5]陈中凡.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J].南京大学学报,1955(1):24-34.
- [6]徐朔方.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M]//小说考信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2-55.
- [7]程毅中.宣和遗事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0.
- [8]陈洪.“《水浒》与道教”四题[J].文学与文化,2011(3):4-14.
- [9]唐代剑.论林灵素与“徽宗失国”[J].宗教学研究,1993(2):14-22.
- [1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418.
- [11][12][13][14]王利器.水浒全传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1883、1889-1890、1890、1889-1890.
- [15]张同胜.《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态度[J].菏泽学院学报,2007(4):65-67.
- [16][30]孙述宇.《水浒传》的诞生[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151-153、25-119.
- [17]孙昌武.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M].北京:中华书局,2020:18.
- [18]志磐.佛祖统纪[M]//大正新修大藏经(49).台北:新文丰,1983:403.
- [19]毕沅.续资治通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0.
- [20]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941-3942.
- [21]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M]//道藏(36),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422.
- [22]李小荣.《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5:236-237.
- [23][2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448、498.
- [25]单长江.《水浒传》与北宋道教[M]//张国光等.水浒争鸣(6).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125-135.
- [26]张筱南.略论《水浒传》的宗教思想[M]//张国光等.水浒争鸣(6).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136-143.
- [27]张佳.元代的夷夏观念潜流[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21(第92本):132.
- [28]彭利芝.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缺失考论[J].文学遗产,2015(2):147-155.
- [29]王晓家.《水浒传》中的民族意识试探[J].河北大学学报,1982(4):102-109.
- [31]程华平.论《水浒传》创作主旨的近代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8(3):79-90.
- [32]天都外臣.水浒传序[M]//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68.
- [33]李贽.忠义水浒传序[M]//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109.
- [34]胡侍.真珠船[M].西安:陕西通志馆印,1934:1-2.
- [35]程毅中.忠义军与《忠义水浒传》[J].文学遗产,2020(6):90-98.
- [36]鲁迅.小杂感[M]//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37.
- ①参见吴真《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读书》2009年第7期;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第308页;吴光正《容与堂本〈水浒传〉的宗教叙事及其悖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3期;新江《九天玄女授天书——水浒札记》,《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第4期;李景梅《古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考论》,《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 ②如王立、刘囝妮《〈水浒传〉中戴宗神行术渊源探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3期;陈庆纪《〈水浒传〉中的道术描写及其作用》,张虹等主编《水浒争鸣》第11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69—382页;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张虹等主编:《水浒争鸣》第9辑,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9—219页;王守亮:《〈水浒传〉天罡地煞神话试论》,《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