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解经特色刍议——以《诗传注疏》和《檀弓批点》为中心On Xie Fangder’s Unique Annotations of Classical Scriptures ——Centered on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Annotation on Ebony Bow
胡泉雨
摘要(Abstract):
谢枋得是宋末元初的民族英雄,也是程朱理学思想的继承者。从其所流传下来的经学著作看,谢枋得的解经方法主要体现在“以理解经”“以经解经”及“以文解经”,重视对经文名物的注释和引述名家对经典经文的解语。
关键词(KeyWords): 经典解释;谢枋得;诗集传;檀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项目(JD16165)
作者(Author): 胡泉雨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1.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俞兆鹏.谢枋得年谱[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17.
- [2][3][5][8][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2][33][34]谢枋得.诗传注疏[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33、233、234、234、244、267、270、237、242、247、262、236、237、234、260、271、243、243、235、241、264、270、236、249、249.
- [4][9][30][31]谢枋得,杨慎.檀弓批点 [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175、1049、1、8.
- [6][11]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1048、1061.
- [7][10]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7.
- ①图式:朱子→詹体仁→真德秀→汤巾→徐径畈→谢枋得。详见《宋元学案》卷八十四《存斋晦静息庵学案》,中华书局,第2839-2845页。
- ②关于《诗传注疏》文献问题,这里因不是本文讨论重点,只作一点补充说明:《诗传注疏》,现比较通行的是《续修四库全书》本,但据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谷建先生《谢枋得<诗传注疏>辑本补正》的研究,对《诗传注疏》辑本的来龙去脉做了详尽的梳理,而且根据《诗集传附录纂疏》《诗传通释》《诗经疏义》《诗经传说汇纂》及与《诗传注疏》对照又补遗40条,并对《诗传注疏》作了存异、正误,丰富了现有文本的内容,对诗经学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详参《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第11-35页。)
- ③谢氏所引《左传·成公十三年》这一段有错节。原文是:“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