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姓名深层意蕴探析On the Deep Implications of Character Names in The Water Margin
冯尕才
摘要(Abstract):
受小说史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命名讲究来历,虚构者少。但这种情况到《水浒传》开始发生变化,作者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某些人物姓名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使其突破了符号性、特指性而暗示了小说创作意图、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因而具有深层意蕴。《水浒传》顺应了历史潮流,对此后明清小说人物命名方式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因为是首倡者,史无前例,所以手法还不成熟,隐蔽性很强,有时候甚至显得似有似无,难以把握,解读时必须小心谨慎。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人物命名;姓名;深层意蕴;小说史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冯尕才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7.04.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郭文瑞.古代人名的活用[J].文史知识,1993(03):45-49.
- [2]郭昭第.汉语文学的人物命名策略[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01):39-42.
- [3]王珏、李殿元.《水浒传》中的悬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 [4]马幼垣.水浒二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 [5]吴锋文,江琼,郑晓诗.《水浒传》与《红楼梦》人物命名之比较[J].2013(03):53-55.
- [6]马小龙,陈晓梅.《水浒传》释名考——兼论治水神话与《水浒传》的主题含义[J].2016(01):25-28.
- [7]梁归智.《水浒传》中“王”与“龙”的隐喻[J].名作欣赏,2016(16).
- [8]佚名.“水浒”人物知多少.南昌晚报[N],1981-10-17.
- [9]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7.
- [10]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汇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 [11]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12]李贽.出象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G]//李贽研究参考资料——李贽与《水浒传》资料专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
- [13]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续完)[J].水浒争鸣,1983(00):13-39.
- [1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5]盛于斯.休庵影语.总批水浒传[G]//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16]燕南尚生.水浒传命名释义[G]//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17]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 [18]黄文超.吴用者,无用也——吴用形象塑造意蕴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43-45.
- [19]十三经注疏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20]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J].水浒争鸣,1982(00):1-18.
- [21]蒋瑞藻.缺名笔记[G]//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22]桓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 [23]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24]钟锡南.小说史观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J].长沙大学学报,2005(03):63-66.
- [25]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 [26]张竹坡.《金瓶梅》寓意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8.
- [27]马幼垣.水浒论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 [28]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二——摇羽毛扇的吴用[J].名作欣赏,2010(28):84-86.
- [29]吴沃尧.说小说[J].月月小说,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