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向后看的乌托邦的时间意识及其意蕴The Time Consciousness and Its Implication of Backward Looking Utopia
李雁,胡涛
摘要(Abstract):
古典乌托邦和现代乌托邦的重要区别就是时间意识的不同。向后看的古典乌托邦指的是在时间纬度上的回溯式的视角。它并不仅仅是物理、自然意义上的时间认识,而是蕴涵了思想家、文学家关于理想社会和理想的人性问题的不同思考,包含了对社会变革的目标、逻辑和途径的深刻的认识。向后看的乌托邦反映了传统的循环性的社会历史观念;提出了伦理理想主义精神;在效能上往往呈现虚弱与避世的色彩。
关键词(KeyWords): 乌托邦;时间;伦理理想;虚幻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雁,胡涛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6.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14.
- [2]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
- [3]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116.
-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29.
- [5]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9.
- [6]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6.
- [7]陈彭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4.
- [8]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包庇尔[M].上海:三联书店,1994:38.
- [9]马振铎.善恶论[G]//紫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纵横谈.济南:齐鲁书社,199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