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擦音初探A Study on the Fricatives in Shandong Dialects
李天宇
摘要(Abstract):
基于对菏泽、淄博、日照三个地区的方言描述,山东方言中擦音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得以揭示。运用特征几何学对发音舌位进行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擦音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布随地域自西向东的延伸,其发音舌位呈现出前伸化、下降化的趋势。该现象的成因在地理历史等要素的框架下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KeyWords): 山东方言;擦音;特征几何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天宇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2.04.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邹新.从莱州方言看山东方言的分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20-123.
- [2]岳立静.日照方言知庄章和精见端的读音类型[J].方言,2005,(3):219-226.
- [3]田静.普通话与山东淄博方言(淄川地区)的语音比较[J].科技信息,2008,(29):238-269.
- [4]吴永焕.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衰变[J].语言科学,2009,(5):458-464.
- [5]王志洁.独值特征架[J].国外语言学,1995,(1):5-13.
- [6]王志洁.儿化韵的特征架构[J].中国语文,1997,(1):2-10.
- [7]毛洪波.徐州话儿化现象的特征几何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4-58.
- [8]郑希付.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刺激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03,(3):70-75.
- [9]张树铮.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J].山东大学学报,2007,(5):35-41.
- [10]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11]张青.洪洞大槐树移民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 [12]张世方.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8,(5):518-525.
- [13]张锋.日照方言舌音端组的读音类型及其成因[J].语言研究,2009,(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