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前后的“联俄制日”政策
林吉玲
摘要(Abstract):
<正> 甲午战争前后,远东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清政府最高决策机关在对外交涉中,重操“以夷制夷”的故技,一度依赖俄国,以期达到“联俄制日”的目的。剖析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甲午战争前后的远东国际关系和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清廷“联俄制日”政策的出笼,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和中、俄、日、韩四国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首先,俄国的“亚细亚使命”与清廷的“保朝政策”,在抑制日本方面有着共同性。所谓俄国的“亚细亚使命”即占领直到长城脚下的大片领土,并向关内扩张势力,削弱和压倒竞争对手,夺取东亚霸权。自彼得大帝改革之后,俄国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1891年开始动工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林吉玲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5.01.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⑥ [苏]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1892-1906) 》,1928年列宁格勒出版,第60、 72页。
- ② ⑧ ⑨ ⑩ ⑾⒂⒆⒇《中日战争》丛刊,第七册,第92、 230、 242、 146、 230、 550、 230、 245页。
- ③ 赫沃斯托夫编《外交史(1871-1914) 》第2卷,第225-226页,1963年莫斯科出版社.
- ④ 《山县有朋意见书》,第177页.
- ⑤ 大石正巳《日本之二大政策》,第174页⑦ 泰勒·丹涅特著《美国人在东亚》,第538页.
- ⑿《日本外交文书》卷27,第633号文件.
- ⒀⒁⒅《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20,第40页;卷44,第14页;卷13,第19页.
- ⒃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第176页.
- ⒄《林则徐集·奏稿》,第705、 795页.
- (21)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卷2,第121页。
- (22) 《翁文恭公日记》第33册,第91页.
- (23) (24) 《清季外交史料》卷116,第36页;卷112,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