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法学Marxism Law-oriented Era of Globalization
孟融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这些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在全球化背景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法学暴露出了一系列困境。它揭示了现代法律的"阴谋",但同样也面临"正义"标准的缺失、全能政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抵牾、法律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徘徊不定、法律未来走向的含混与迷茫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马克思主义法学正在完成由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到建构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主义法学;全球化;建构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孟融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4.03.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国华.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再认识[J].人民论坛,2010,(14):290.
- [2]任岳鹏.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7.
- [3]姚建宗.新兴权利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2):4.
- [4][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周汉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61.
- [5][奥]凯尔森.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M].王名扬,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8.
- [6][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 ①《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概论》为吉林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课程。《面向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文中的很多内容诸如“马克思主义法学对现代法律阴谋的揭示”以及“其所面临的正义标准的缺失”等一系列困境均得益于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杜宴林教授的授课内容。
- ②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看来,将法律单一地归为经济基础或者上层建筑是略显片面的。任职于伦敦玛丽皇家学院法律系的学者罗杰·科特威尔,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太渥以及伦敦经济政治科学学院英国法教授休·柯林斯均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同或者类似的观点。
- ③此处“智慧与姿态”的提出受到刘星老师在《法律是什么》一书中对西方二十世纪法学理论的总结,对于“法律是什么”的问题是站在不同立场与姿态之下的结果。在法学研究中把握时代与范式是受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在法理学课堂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