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阈下《搜神记》的文本特征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rch for the Gods from an Intertextual Perspective
范予柔,刘林
摘要(Abstract):
《搜神记》是晋代及其前神异故事的集合,故事的文本、意义之间体现出互文性特征。互文性表现在文本内容的互补、文本主题的互反,以及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的互鉴等方面。将各主题中所包含的故事进行对比,能看出《搜神记》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一些文本通过内容的对照补充呈现互补特征;部分文本经由主题的矛盾冲突体现互反特性;有文本在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等方面表现互鉴特点。在互文性视阈下,《搜神记》中看似零散的文本之间形成张力构成整体系统。
关键词(KeyWords): 《搜神记》;互文性;文本特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范予柔,刘林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6.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干宝,陶潜.搜神记搜神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2020:3-6.
- [2]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1-221.
- [3]汪安民.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16-118.
- [4][5][6][7][8][9][11][12][13][14][15]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6:4、11、24、27-31、80、85、92、102、192-193、204、208.
- [10]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36.
- ①《晋书》卷八二《干宝传》记载干宝因生活中神异之事,“以此遂撰集古今神只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干宝在《搜神记序》中也提及此书“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
- ②依据晋代干宝《搜神记》,马银琴、周光荣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