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压地形下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Stability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ort Parameters under Unsymmetrical Pressure
杨浩楠,李鹏杰,张耀阳,郭佳奇
摘要(Abstract):
针对偏压地形下不同埋深隧道的支护问题,以毛洞水平位移和塑性区对称分布作为判断偏压地形下隧道深浅埋的依据确定了隧道深浅埋分界线,将洞内最大水平收敛值和最大沉降值作为特征点评价不同埋深下隧道的稳定性并进行支护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当隧道埋深3D(D为隧道洞跨)时相比埋深1D,最大水平收敛值增大3.1倍,最大沉降值增大5倍;(2)偏压地形下深、浅埋隧道最优超前支护厚度分别为50 cm和30 cm,最优初期支护厚度和开挖进尺分别为20 cm和1 m;(3)提高支护强度对控制深埋隧道围岩变形效果较好,施工时应采用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联合支护措施.
关键词(KeyWords): 偏压地形;深浅埋隧道;稳定性;支护参数优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局级重点课题(22020-4-17)
作者(Author): 杨浩楠,李鹏杰,张耀阳,郭佳奇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2.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房倩,粟威,张顶立,等.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09):1884-1897.
- [2]乔鹏程,黄山秀,冯锐.偏压连拱隧道合理开挖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02):164-169.
- [3]宋战平,裴佳锋,潘红伟,等.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支护效果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22,59(06):86-89.
- [4]林波,谢文博,刘磊,等.平面交叉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2,39(07):115-122.
- [5]田大鹏.杨林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时效性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S2):616-622.
- [6]梁鹏,高永涛,周喻,等.隧道初支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工程科学学报,2022,44(02):265-276.
- [7]肖明清,徐晨,郑强,等.荷坳隧道四洞小净距段支护结构设计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22,59(02):1-10.
- [8]孔超,张俊儒,王海彦,等.深埋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变形特征及承载机理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42(06):103-111.
- [9]刘雨萌,张俊儒,何冠男,等.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铁隧道全断面机械化作业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优化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03):451-462.
- [10]张俊儒,刘雨萌,燕波.机械化作业条件下考虑覆跨比修正的大断面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22,43(01):92-100.
- [11]童建军,刘大刚,张霄,等.大断面隧道机械化施工支护结构设计方法——以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1,41(01):116-125.
- [12]叶万军,魏伟,陈明.深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征分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39(10):1585-1593.
- [13]潘文韬,吴枋胤,何川,等.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与非对称设计优化[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1,41(S1):352-361.
- [14]刘夏冰,贺少辉,汪大海,等.浅埋超大跨四线高铁隧道施工期初期支护体系的力学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21,42(06):90-102.
- [15]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等.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J].水利学报,2003(01):21-27.
- [16]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