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作品的意象群落The Imagery Groups in Zhang Chengzhi' s Literary Works
徐习文,海阔
摘要(Abstract):
“意象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通过意象,作者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物质中;通过意象,我们也可以解读作者的意旨。对于回族作家张承志来说,意象是一种特有的话语方式。他的小说和散文均呈现出浓烈的诗性。与其说作为作家的张承志创造了作品意象,毋宁说意象创造了作为张承志的作家。本文把作家现实经历及文本透露出的主体经验作为“意”,把作品中选取、塑造的具体形象作为“象”,把二者的交合物群看作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象群落,剖析出群落的形成因素、群落的特性和群落的指涉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张承志;意象;群落;经验;指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徐习文,海阔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2.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中国诗学大辞典》第51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版。
- ② 王国维:《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 ③ 张承志:《悼易水》,《中华散文珍藏本·张承志卷》第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 ④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目前对战争和死亡的看法》,《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第217页,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版。
- ⑤ ⑥ 张承志:《草原小说集自序》,《清洁的精神》第201页,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版。
- ⑦ ⒁张承志:《致先生书》,《清洁的精神》第271~279页。
- ⑧ 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第66~67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版。
- ⑨ ⑩ ⑾⑿张承志:《回民的黄土高原》,《荒芜英雄路》第289~296页,知识出版社1994版。
- ⒀张承志:《最净的水》,《中华散文珍藏本·张承志卷》第15~20页。
- ⒂(24) 张承志:《北方的河》第136页,第1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版。
- ⒃张承志:《宁肯湮灭》,《荒芜英雄路》第283页。
- ⒄张承志:《安宁的权利》,《十月》1999年第1期。
- ⒅张承志:《芳草野草》,《荒芜英雄路》第12页。
- ⒆张承志:《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序言》,《清洁的精神》第188~200页。
- ⒇张承志:《路上更沉故乡遥远》,《荒芜英雄路》第123页。
- (21) (22) (27) 张承志:《无援的思想》,《清洁的精神》第222~242页。
- (23) 张承志:《文责初检》,《中华散文珍藏本·张承志卷》第252~255页。
- (25) 马丽蓉:《“在路上”的张承志》,《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 (26) 张承志:《从象牙塔到吐鲁番》,《鞍与笔》第14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 (28) 张承志:《回民的黄土高原》第245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版。
- (29) 张承志:《以笔为旗》,《清洁的精神》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