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旧体诗“写作热”与民族精神的阐扬The “Writing Craze”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National Spirit After the Mukden Incident
张宁
摘要(Abstract):
九一八事变后,文坛上出现了旧体诗“写作热”,旧体诗创作者抛开个人得失,把关注的焦点转向现实危机及民族存亡的前途命运,将现实主义精神推向新境界。他们在三个方面拓展了旧体诗的精神维度,首先直面东三省的沦陷,书写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带有强烈的戏谑性、讽刺性和批判性;其次歌颂抗战英雄,呼唤拯溺扶危的侠义精神;最后表现民族危亡之际个体的抗争,表达抛头颅、洒热血的个体情怀。这既是浸染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应变之举,也是鸦片战争后爱国诗潮的崭新演绎,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自省和精神的觉醒,构成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KeyWords): 九一八事变;旧体诗;写作热;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Z089)
作者(Author): 张宁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
- [2]刘梦芙.近百年名家旧体诗词及其流变研究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11.
- [3]钟敬文.沧海潮音[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57.
- [4]尹奇岭.民国南京旧体诗人雅集与结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2-73.
- [5][6][7][8][16]吴宓,吴学昭.吴宓诗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4-255、255、254、255、239.
- [9][13]黄侃,黄延祖.黄侃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740、742.
- [10][12]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235、243.
- [11]孟真.“九一八”一年了[J].独立评论,1932(18):2-8.
- [14]汪旭初.国难教育声中发挥词学的新标准[J].文艺月刊,1936(2):12-17.
- [15]刘纳.旧形式的诱惑: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旧体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88-202.
- [17]马君武,谭行.马君武诗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96-97.
- [18]顾国华.文坛杂忆续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78.
- [19][22][23][24][29]陈汉平.抗战诗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28-29、24、24、25、26.
- [20][26][28]叶君.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245、248、261.
- [21]秦勤.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抗日形象建构与抗战动员[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4):178.
- [25]钱仲联.梦苕庵诗词[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3.
- [27]萧三.革命烈士诗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83.
- [30]袁行霈,赵仁珪.诗壮国魂:中国抗日战争诗钞·诗词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