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鹿七)”及其产生的原因On "Juyou" and Its Causes
张美霞
摘要(Abstract):
婚姻本身是“父系”文明的产物,在以父维系的社会出现以前,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不能算作“婚”的。本文用“聚麀’一词来指称初民两性关系,并分析了“聚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聚麀”;初民;两性关系;婚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美霞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1.03.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⑥ 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30。
- ② 《吕氏春秋·恃君览·恃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诸子百家丛书本。
- ③ 《列子·汤问》(张湛注),上海书店1986。
- ④ 《礼记·昏义》,中华书局1979《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下文所引《礼记》皆同此本)。
- ⑤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1990,1-3同1
- ⑦ 《庄子·盗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诸子百家丛书本。
- ⑨ 《礼记·曲礼上》。
- ⑩ 段玉裁:《说文解字)⑧ 成都古籍书店1981。
- ⑾郑慧生:《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11。
- ⑿南京博物馆、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编《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图版25,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出版1956。
- ⒀《易纬通卦验》卷上,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53册。
- ⒁郑樵:《通志》卷1《三皇纪第一》,中华书局1987。
- ⒂皇甫谧:《帝王世纪一》,训纂堂丛书本。
- ⒃郑樵:《通志》卷5引《春秋世谱》,中华书局 1987。
- ⒄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 20。
- 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31~32。
- ⒆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5。
- ⒇李冗:《独异志》,中华书局1983。
- (21) 可参见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4图版61、 重庆市博物馆、合川县文化馆《合川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77[2] ,67图15、 徐州博物馆《论徐州汉画像石》《文物》,1980[2] 53图9。
- (22) 《文物》,1979[7] 封底。
- (23) 参见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3。
- (24) 《国语·晋语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25) 常璩:《华阳国志》卷三《南中志》,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7新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