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情理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再探The Further Research on 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Law and Reason
陈增辉
摘要(Abstract):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特别程序首次入法。该文试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程序的相关规定,对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与相关程序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能够对刑事和解制度的规范化运行有所贡献。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刑事和解;恢复正义;不起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增辉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4.04.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付立庆,李盼盼.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与职能[J].中国司法,2013,(3):87-89.
- [2]郑丽萍.新刑诉法视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3,(2):1-11.
- [3]孙春雨.公诉案件和解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刑法论丛,2012,(4):232-253.
- [4]张刘玉,于雪飞.浅谈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结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J].法制博览,2012,(1):95-96.
- [5]乐绍光,陈艳等.刑事和解制度在浙江的实践与完善——以修改后的刑诉法为契机[J].法治研究,2012,(8):125-131.
- [6]黄娜,刘东根.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中刑事和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8-75.
- [7]刘亚娜.论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J].求索,2012,(3):158-160.
- [8]叶青,王晓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述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60.
- [9]王章力.论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与调适[J].西部法学评论,2011,(2):79-82.
- [10]张书铭,张晓晓.刑事和解几个问题思辨—兼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相关内容[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63-69.
- 1 《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 2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 3 《高检规则(试行)》第52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作为是否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因素予以考虑,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条件的,可以决定不起诉。对于依法应当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
- 4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 5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279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6 司法解释第505条规定:“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符合非监禁刑适用条件的,应当适用非监禁刑;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综合全案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 7 司法解释第498条第1款规定:“被告人的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代为和解。”
- 8 《高检规则(试行)》第512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押的,经犯罪嫌疑人同意,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
- 9 司法解释第144条规定:“……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放弃对其他共同侵害人的诉讼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相应法律后果,并在裁判文书中说明其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