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王”乐学思想之比较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ree Huainan Wangs' Thought of Learning in Happiness
张树俊
摘要(Abstract):
泰州学派继承和光大了王阳明的乐学思想,在学习问题上处处强调一个"乐"字。同时他们把乐学与勤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习主张。不过,在具体的认识与阐述上,"淮南三王"也有差异,王艮高唱乐学歌,并提出学乐统一、学不累人、去私而乐等观念。王栋对王艮的"乐学"思想进行了新的洗发,同时提出了学须责志的观点。王襞阐发了他的流行之乐思想,同时要求学者关注"至近至乐之事",为学者学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泰州学派;淮南三王;乐学观;思想比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树俊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6.03.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M].袁承业,辑.明刻清修本.泰州馆藏.
- [2]林子秋,马伯良,胡维定.王艮与泰州学派[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 [3]明儒王一庵先生遗集[M].袁承业,辑.明刻清修本.泰州馆藏.
- [4]王士纬.心斋先生学谱[M].袁承业,辑.明刻清修本.泰州馆藏.
- [5]明儒王东厓先生遗集[M].袁承业,辑.明刻清修本.泰州馆藏.
- [6]李煌明,李红专.宋明理学“孔颜之乐”理论的发展线索[J].哲学动态,2006(04)39-44.
- 1泰州学派诞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消亡于明万历三十~三十二年间(1602-1604),持续76年左右。泰州学派是一个遍布全国的大学派,也是一个极具启蒙性质的平民哲学学派。创始人王艮(1483—1541),其次子王襞(1515-1587),族弟王栋(1509—1581)均为皆学派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