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刊《水浒》版画插图衍变On the Evolvement of Printing Illustrations in Ming Edition of Water Margin
胡小梅
摘要(Abstract):
明刊《水浒》的版画插图在插图形态上主要有上图下文的"全像"和整版全幅的"出像",《水浒叶子》为清代"绣像"《水浒》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出像"的图目较"全像"概括。"全像"的插图风格较为质朴通俗,"出像"的风格体现出明显的雅化倾向,《水浒叶子》的风格更趋向文人化。"全像"的图文关系极为紧密;"出像"图与文的位置较为疏离,但图文关系仍密不可分;《水浒叶子》的图像虽从文字独立出来,但受文字的影响痕迹依然很深。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明刊本;插图形态;风格;图文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小梅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4.04.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 [2]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水浒辨[M].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万历二十二年(1594).
- [3]李致忠.陈老莲水浒叶子初刻本的再现[J].收藏家,2012,(7).
- [4]戴不凡.小说插图[M]//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 [5]马蹄疾.水浒插图选集序[M]//水浒书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6]汪燕岗.古代小说插图方式之演变及意义[J].学术研究,2007,(10).
- [7]鲁迅.鲁迅全集:第6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 [8]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九[M].周晓光,刘道胜,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8.
- [9]戴名世.忧庵集(六〇)[M]//戴名世遗文集.王树民,韩明祥,韩自强,编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 [10]张岱.陶庵梦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 [11]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M].武林刻本.天启乙丑(1625).
- [12]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M].人瑞堂刊本.崇祯四年(1631).
- [13]江念祖.陈章侯水浒叶子引[G]//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14]首都图书馆.古本小说四大名著版画全编:水浒传卷[M].线装书局,1996.
- [15]周心慧.中国版画史丛稿[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 1 郑振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书中写到:“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1573—1620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
- 2 原刻本有无插图未知,有研究者认为其中的插图是石渠阁补修时复制容与堂本插图的。
- 3 富沙为建州别称。
- 4 《水浒叶子》系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所绘40幅水浒人物图,曾于明末付梓刊行,有存本传世。清初醉耕堂刊《五才子水浒传》首次将《水浒叶子》的人物图作为插图附书前,之后有多个刊本以《水浒叶子》为插图。本文研究对象为明刊《水浒》版画插图,故将《水浒叶子》纳入其中。
- 5 为黄君倩流寓杭州时所刻。
- 6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插图方式就是“水浒辨”提到的“偏像”。
- 7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明清间诸暨枫桥人。
- 8 《明刻传奇图像十种》是明天启丁卯年(1627)间刊印的十种戏曲(包括《牡丹亭》、《邯郸梦》、《南柯记》、《紫钗记》、《燕子笺》、《琵琶记》、《红拂传》、《董西厢记》、《西厢记》、《明珠记》)插图的汇集本。插图作者署名吴门王文衡,画署庚申年绘,刻工为新安黄一彬、郑圣卿、刘杲卿、汪文佐。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年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