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味论的接受美学蕴涵Analyzing Receptiv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Poetic Taste
钱文彬
摘要(Abstract):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在文学美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味”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范畴,经过众多文论家的阐发,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味论。诗味论与接受美学在关注读者与文本上存在着相通或相似之处,将两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助于在对我国优秀的古典美学资料进行开发整理的同时,加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进而促进当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建构。
关键词(KeyWords): 文学理论;美学;“诗味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钱文彬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3.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尧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3.
- ② 郁龙余.中印味论比较[A].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六辑[C].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87.
- ③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3.
- ④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6.
- ⑤ 张隆溪.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198.
- ⑥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84.
- 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二版,11.
- ⑧ 季羡林.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45.
- ⑨ 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