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文化调和思潮述论A Review on the Cultural Consonance Tread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胡静
摘要(Abstract):
民国初年,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及各种新兴社会思潮的影响,文化调和的论调一度兴起。文化调和论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及渐变的特性,极力反对全盘西化,他们的主张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宜评价过高。
关键词(KeyWords): 民国初年;文化调和;思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静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8.01.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适.建国问题引论[J].独立评论.第77号.1933-11-19.
- [2]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A].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3]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J].东方杂志.第15卷,第4号.1918年4月.
- [4]杜亚泉.静的文明和动的文明[J].东方杂志.第13卷.第10号.1916年10月.
- [5]章士钊.逻辑.立界[J].甲寅周刊.第1卷.第2号.1914年6月.
- [6]章士钊.新时代之青年[J].东方杂志.第16卷.第11号.1919年11月.
- [7]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8]陈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9]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建设”[J].独立评论.第145号.1935年4月.
- ①高力克:《民初调和思潮论述》,《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5期。
- ②郑师渠:《论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 ③朱文华:《也来重新审视陈独秀与杜亚泉的论争》,《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