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Research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s Courts in Judicial Judgments i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Governance
王思华,吴慧星,梁坤
摘要(Abstract):
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影响社会主体规则意识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对H市法院2020年以来司法裁判业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司法裁判前端存在多元化解运行机制不完善、中端存在司法裁判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后端存在司法裁判公开示范效应不理想的问题。为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应通过规范司法裁判前端、司法裁判以及司法裁判延伸行为等措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关键词(KeyWords): 人民法院;司法裁判;社会治理;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菏泽市社科规划“法治菏泽建设研究”专项课题(ZC-2023-02)
作者(Author): 王思华,吴慧星,梁坤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6.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雅凌.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1.
- [2]陈星儒,周海源.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正当性进路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8(4):170-176.
- [3]徐显明.司法权性质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4.
- [4]陈光中,崔洁.司法、司法机关的中国式解读[J].中国法学,2008(2):76-84.
- [5]刘敏.论优化司法确认程序[J].当代法学,2021(4):73-82.
- [6]人民日报评论员.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N].人民日报,2020-11-23(1).
- [7]廖奕.面向美好生活的纠纷解决:一种“法律与情感”研究框架[J].法学,2019(6):122-139.
- [8]薛现林,苏星宇.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审判质量保障机制的变化与得失[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7):70-76.
- [9]卢超.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功能衍化[J].法学研究,2015(3):19-30.
- ①万人起诉率是以某一行政区域常住人口和登记在册流动人口总数加市场经营主体为基数,以万人为单位,与参与一审民商事案件总数之间的比率,反映该地区社会矛盾的激烈程度及社会治理的效果。比率越高,说明该地区矛盾突出,社会治理效果差;相反,比率越低,说明该地区矛盾化解好,社会治理效果较好。
- ②诉前调解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将纠纷交由负责诉前调解工作的机构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展调解工作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