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十年文学”的三个理解维度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Understanding the Literature in the 30 Years of the Neo-era
陈华,任强
摘要(Abstract):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关键词(KeyWords): 新三十年文学;政治;商业;电子媒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华,任强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9.04.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陶东风.文学史哲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74.
- [2]张法.伤痕文学:兴趣、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1998(9).
- [3]程光炜.“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J].文艺研究,2005(1).
- [4]李泽厚.二十世纪中国文艺之一瞥[M]//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杜,1987:209.
- [5]王纪人.新时期文学的终结[N].文论报,1993-06-12.
- [6]范钦林.文化语境的转型与“新时期后”文学[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4).
- [7]陈振华.“策略”选择与90年代文学[J].文艺评论,2004(4).
- [8]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吗?[J].文学评论,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