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胥吏的反官方倾向Grass-roots Officials' Anti-government Tendency in The Water Margin
于静波
摘要(Abstract):
身为《水浒传》中介于官民之间的特殊存在,对于胥吏这一群体,若依照对梁山好汉的态度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加入梁山、不加入但同情、不加入且敌对三类。书中处于敌对立场的势力往往被梁山进行消灭或消化;不构成直接对立的胥吏,或是最终加入梁山序列,或是向梁山诸人予以礼待甚至加以援手。胥吏群体的身份转变、身份认同的摇摆乃至不信任官方等一系列反官方倾向,其根源在于胥吏群体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间的严重分裂。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胥吏;反抗意识;反官方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于静波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9.03.03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清)梁章钜.退庵随笔[M].续修四库全书本.
- [2]祖慧.论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响[J].学术月刊,2002(6):79-85.
- [3]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9.
- [4][5]刘召明.《水浒传》“农民起义”说、“逼上梁山”说献疑——基于英雄人物身份、职业及上山类型的统计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2017(6):59-62.
- [6]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66.
- [7]齐裕焜.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问题的思考[J].明清小说研究,2011(2):88.
- [8]尹敬坊.关于宋代的形势户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6):34.
- [9](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四库全书本.
- [10][1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6:33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