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的《庄子》因素——兼论《水浒传》的“三波一荡”情节艺术On The Chuang Tzu Factors in The Water Margin——The Plot Art of Three Waves and One Change in The Water Margin
刘洪强,王玲
摘要(Abstract):
《水浒传》的思想意蕴与人物形象等可在《庄子》中找到类似的素材,细绎两者之间的相似,可以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水浒传》的情节有较强的模式化特征,可称为“三波一荡”情节艺术。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庄子;因素;“三波一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8YJA751020)
作者(Author): 刘洪强,王玲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4.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14][18][20][21][23][24][27][29][31][33][35][37][38][40][6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93、459、510、209、732、152、371、554-555、524、33、37、855、116、552、635、723、240.
- [3][4][8]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189、190、188.
- [5]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2009:438.
- [6][9][10][13][15][16][17][19][22][28][30][32][34][36][39][41][43][46]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518、1071、1086、1101、1296、1296、1285-1286、12、573、808、1218、658、211、487、920、50、396、790-791.
- [7][12][25][26][42][44][45][47][48][49][54][55][63]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725、81、798、814、50、566、552、1086、1415、10-11、1175、22、112.
- [1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47.
- [50]祁连休,肖莉.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C].天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19.
- [51]孙文光.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1840-1919[G].合肥:黄山书社,1995:30.
- [52]李福清.古典小说与传说[M].李明滨,编选.北京:中华书局,2003:217-218.
- [53][58]陈器文.就结构主义论民间故事的“成三”现象[M]//叶舒宪.结构主义神话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2-341、325.
- [56][57]吴敬梓.儒林外史汇校汇评[M].李汉秋,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6、46.
- [59][64][67]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三国演义会评本[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92、13、688.
- [60]杜贵晨.论《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J].明清小说研究,2001(3):5-26.
- [61]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G].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530.
- [64]吴承恩.西游证道书[M].汪象旭,评.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1148.
- [65]冯镇峦.读聊斋杂说[M]//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