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袁如诗,张杨
摘要(Abstract):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日益失去其独特之处,教学理念和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持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并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与应用,鼓励跨学科融合,培养国际化视野,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师资培训与发展,拓展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体系+”“模式+”“实践+”“文学+”“氛围+”“师资+”等全方位、立体、动态发展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新文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机遇;挑战;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质量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23jyxm0540);; 安徽省级“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sx115)
作者(Author): 袁如诗,张杨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4.03.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樊丽明.对“新文科”之“新”的几点理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1.
- [2][7][11]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2):75-79.
- [3]吴岩司长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9-06-20)[2020-03-07].https://jdx.cdtu.edu.cn/info/2042/3358.htm.
-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EB/OL].(2012-09-14)[2023-12-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3882/201209/t20120918_143152.html.
- [5][6][21]任晓霏,蒋传红,周渡.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7):155-158.
- [8][25][28]马东峰.新文科引领下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6):123-127.
- [9]陈淑清,刘学智.美国佛罗里达州推进数字化教材建设的举措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9,46(12):113.
- [10]姜滨滨,张雅文,李凡.孔子学院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以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语言教育,2023,11(1):123-124.
- [12]陈金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四维统一[J].学术研究,2024(1):1-2.
- [13]管云波.文化认知视域下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23(8):83-84.
- [14]马海燕,蔡文艺.学生跨学科素养评价的项目测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4(7):63-64.
- [15]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5.
- [16]胡泽球,聂仁发,李晓琴.基于全人发展的“新中文”专业人才结构模型及课程体系建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4,26(1):99-100.
- [17]刘阳.新文科建设赋能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培养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131-133.
- [18][22]邓红华.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21,42(6):104-107.
- [19]胡国杰.基于导师团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88-89.
- [20]张桃洲.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课程地图设计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5):83-88.
- [23]王建,董艳玲.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现路径:以菏泽学院“山东文化专题”课程思政体系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1):31-32.
- [24]赵明仁,林乐桐.教师实施跨学科学习中的挑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3):129-130.
- [26][27]古海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