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阕疑到悬想:施耐庵托名说与集体创作说检讨From Suspicion to Imagination:Fake and Collective Creation the Two Ideas about the Writer of the Novel Water Margin
许勇强,李蕊芹
摘要(Abstract):
施耐庵疑案一直是困扰《水浒传》研究者的历史难题。嘉靖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施耐庵的研究可谓聚讼不休,诸说并存。鲁迅、郑振铎诸人在周亮工的影响下提出托名说与累积说,当代学者则进一步概括发展为施耐庵托名说和集体创作说,从而将《水浒传》作者研究引向了迷途。本文在全面爬梳文献的基础上,对施耐庵研究中的托名说和集体创作说演进脉络进行了勾勒,并对这两种学术假说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施耐庵研究;施耐庵托名说;集体创作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许勇强,李蕊芹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1.0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郎瑛.七修类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2001.
- [3]周亮工.书影[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 [4]王望如.五才子水浒序[Z]//评论出像水浒传.醉耕堂本.顺治十一年(1654).
- [5]胡适.水浒传考证[M]//胡适文集:第二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6]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7]郑振铎.日本最近发见之中国小说[M]//郑振铎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8]郑振铎.水浒传的演化[M]//郑振铎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9]戴不凡.疑施耐庵即郭勋[M]//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 [10]王晓家.《水浒传》作者及其他——与王利器先生商榷[J].文学评论,1983,(4).
- [11]徐仲元.施耐庵热与《水浒传》作者[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 [12]张国光.《水浒》祖本探考——兼论施耐庵为郭勋门客之托名[J].江汉论坛,1982,(1).
- [13]张国光.再论《水浒》成书于明嘉靖初年[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 [14]夏梦菊.水浒演变史新论(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1).
- [15]欧阳健.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之我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6).
- [16]袁世硕.《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J].东岳论丛,1983,(3).
- [17]聂绀弩.《水浒》是怎样写成的[J].人民文学,1953,(6).
- [18]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 [19]张默生.谈谈水浒[J].西南文艺,1953,(3月号).
- [20]陈中凡.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J].南京大学学报,1955,(1).
- [21]李希凡.水浒的作者与水浒的长篇结构[J].文艺月报,1956,(1月号).
- [22]徐朔方.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J].中华文史论丛,1982,(4).
- [23]徐朔方.再论《水浒传》和《金瓶梅》不是个人创作——兼及《平妖传》《西游记》《封神演义》成书的一个侧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 [24]徐朔方.关于中国小说史的一些思考——小说考信编前言[J].文学遗产,1997,(2).
- [25]周学禹.《水浒》作者探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1).
- [26]李蕊芹,许勇强.世代累积型创作说——一个重要的方法论[J].宁夏大学学报,2008,(6).
- [27]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