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The Language Properties of Onomatopoeia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刘芸
摘要(Abstract):
汉语里的象声词非常丰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象声词作为语言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共性,即任意性、社会性和系统性,但象声词又是以音表音的特殊词类,它的任意性又受到一定的限制,表现在音义结合的相似性和可辩证性上。象声词的任意性和可辩证性决定了象声词在使用上的限制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KeyWords): 象声词;限制性;灵活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芸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3.04.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群.象声词的语法功能和表达作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
-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 [4]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5]刘明忠.汉英拟声词修辞句法功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6).
- [6]卢平.《诗经》中象声词的运用[J].殷都学刊,2001(2).
- [7]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8]齐沪杨,张谊生,陈昌来.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9]王桂安.拟声词的探讨[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