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角下的直接道德教学探析Direct Mor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tin Buber's Dialogic Philosophy
薛来喜,高庆蓬
摘要(Abstract):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以对话哲学思想为基础,围绕关系本体论展开,对现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教学活动应重视教学中的精神相遇,注重教学的相互性,实现教学活动中真正的对话。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为直接道德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教学角色中教师从"权威者"到"合作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到"对话";教学目的从外在评价到学生自身发展。它也为直接道德教学开拓了新的可能路径,即创设和谐的直接道德教学氛围;实施对话式直接道德教学方式;构建弹性的直接道德教学评价。
关键词(KeyWords):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直接道德教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薛来喜,高庆蓬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1.06.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唐爱民.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24.
- [2][3][6][7][8]马丁·布伯.人与人[M].张健,韦海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276、11、30、30、28.
- [4]何二毛.探寻教学中的师生“精神相遇”[J].高教探索,2014(5):132-136.
- [5]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3.
- [9]刘铁芳.对话的古今之变与教育性对话的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7):18-32.
- [10]Roberts L W,Clifton R A.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Teacher Schools and Society[M]. The Falner Press,1990:394.
- [11]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36(6):96-102.
- [12]常翠莲.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27):61-62.
- [1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55.
- [14]牛瑞雪.教学评价研究4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