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的火》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The Fragmentation Narrative Strategy and Literary Value of Pale Fire
陈海贝
摘要(Abstract):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模式,使得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能自由翱翔在文学的殿堂里;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小说的荒诞意义,表现出纳博科夫文学写作的超高技巧。
关键词(KeyWords):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碎片化;叙事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D17XWW03)
作者(Author): 陈海贝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9.03.02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 [2]Joe David Bellamy.The New Fiction:Interviews with Innovative American Writer[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4.
- [3]Nabokov,Vladimir.Pale Fir[M].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 Vintage Boo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Inc,1989.
- [4]郭卫民.纳博科夫对存在的洞见及其态度——对《洛丽塔》的文本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9(9):150-152.
- [5]李小均.火焰为何微暗?——从文本结构管窥《微暗的火》的意义[J].国外文学,2008(2):70-77.
- [6]宋艳芳.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对话——《微暗的火》的一种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6-20.
- [7]黄一畅.微妙的寄主与寄生物——从《微暗的火》之文本关系看小说的解读模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88-89.
- [8]陈冬秀.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0-133.
- [9]王芳.游荡于文本之间的怜悯幽灵——解读纳博科夫《微暗的火》[J].安顺学院学报,2013(4):37-38.
- [10]张成喜,张国富.《微暗的火》的创作主体性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