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封建城市的整体考察
王继国
摘要(Abstract):
<正> 城市,作为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当今已被看成是文明的象征,现代化的标志。由于具体的经济条件、传统习俗、意识形态的不同,出现许多类型的城市,这明显地表现在中西城市的差异上。在提倡城市化的今天,对比着西欧城市的成长过程,分析一下中国封建城市的总体状况,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试图从广阔的背景中,透视一下中西城市的异同,从系统分析中阐述中国城市经济没有担负起历史重任的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继国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89.01.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马恩全集》第26卷,第478页。
- ② 西摩勒:《斯特拉斯堡的繁荣与十二世纪的经济革命》第16页。
- ③ 《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八,资产部八。
- ④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第305页。
- ⑤ 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第216页。
- ⑥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页。
- ⑦ 巴克斯特:《基督教指南》卷一,第456页。
- ⑧ ⑨ ⑩ (11) (12) 均见《论语》。
- (13) 《礼记·王制》。
- (14) 《荀子·王制》。
- (15) 班固:《西都赋》。
- (16)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9页。
- (17) 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
- (18) 麦特兰:《中世纪城市里的土地所有制》见《英国历史评论》1890年4月号。
- (19) 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第181页。
- (20) 《谷梁传·隐公七年》。
- (21) 《管子·度地》
- (22) 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中译本,第299页。
- (23) 格罗斯:《灰脚法庭》,见《经济季刊》1906年第20卷,第231页。
- (24) 《剑桥欧洲经济史》卷三,第75-76页。
- (25) 《明史·郑和传》卷三十。
- (26) 刘世节:《刘忠宣公年谱》卷一。
- (27) 阙名:《燕京杂记》。
- (28) 《马恩全集》21卷,第4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