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用“画”评《水浒传》的原因Exploring of the Causes of Jin Shengtan's Remarks on The Water Margin with "Paintings"
贾云,贾兵
摘要(Abstract):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金圣叹;理想;审美;同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贾云,贾兵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7.04.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 [2]何延.中国绘画史要[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55-257.
- [3]徐岱.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范式与逻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5]陈洪.金圣叹传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 [6]陈德芳.金圣叹评《西厢记》[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00:169.
- ①天都外臣序本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有图。忠义水浒传一百回(不分卷),精图五十幅。芥子园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图五十叶。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此本插图甚精。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二十五卷,上评,中图,下文。温陵郑大郁序本水浒传一百十五回,每叶本文中嵌出像。明刊巾箱本水浒传一百十五回,首《梁山泊图》。文杏堂批评水浒传三十卷,绣像复容与堂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精图六十叶。
- 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说到作文之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张少康说司马迁“敢于面对现实,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不像《春秋》那样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杜甫认为:创作须写出神,关键在真、生(活),天然,须努力做到“功刮造化”。这方面材料散见于他的文章中。如《李潮八分小篆歌》、《寄薛三郎据》、《画马赞》、《画鹘行》、《丹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姜楚公画角鹰歌》等。总之,《画鹘行》“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一句可概括。《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中,杜甫认为“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之境来自“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可以认为他走在通向庄子境界(凭轩忽若无丹青)的征途中。
- ③《与儿子雍》:“与汝为亲妙在疏,如形随影只于书。今朝疏到无疏地,无著天亲果晏如。”
- ④《临别又口号遍谢弥天大人谬知我者》:“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